如今进入智能手机时代,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。从聊天交友到上网游戏,似乎没有事情是手指划划屏幕做不到的。数不清的新鲜资讯不断涌出,很多大人都对手机形成了依赖,更不用说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孩子了。
可是,线上的世界毕竟是虚拟的,长期沉溺于手机网络,孩子会离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,同时,孩子的视力甚至身体都会变得不健康。如何让孩子摆脱手机的控制呢?盘古树今天就来教给大家一些方法。
首先,就是盘古树向来提倡的“言传身教”,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。
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,如果父母都整天手机不离手,孩子心里就会觉得手机真是好玩,你看我爸妈都整天抱着它玩,同时还会给他留下玩手机很正常的印象。所以,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,在孩子面前时控制好自己,没什么事尽量不要拿起手机,把玩手机的时间用来和孩子沟通交流,多做一些亲子互动,既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,又能让孩子建立对其他事物的兴趣。
第二,建立孩子的规则感。为什么很多人常常说到做不到?因为从小就没有建立好“说到做到”的思维程序,这也会间接影响我们的孩子。
规则感是人们适应社会大框架的基础,我们必须明白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,我们也要给孩子建立这样的程序。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对孩子说“不”,这一点很有技巧性,之后盘古树会详细告诉大家怎么说不,不过今天我们要让大家明白的是,家长要比孩子更坚定。当我们告诉孩子不行后,任凭他哭闹耍脾气,家长都不能心软,并且,今天建立的规定,以后都不能打破。比如,家长可以立下规矩“只有周末可以玩手机,并且只能玩一个小时”,那么其他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孩子再玩手机,也彻底让孩子放弃平时可以玩手机的念想。建立了规则感,养成了“说到做到”的习惯,不仅仅能让孩子戒掉手机,也会让孩子受益一生。
第三,恰当的鼓励。
如果孩子已经对手机难以自持了,作为家长最好不要处理得过于强硬,因为这会引发孩子的叛逆情绪。正确的做法是,循序渐进,通过正向的鼓励和吸引,让孩子逐步减弱对手机的依赖。比如,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,如果每天都只玩半个小时的手机,那一个星期之后,就可以得到一件他期望的东西,比如一个心仪的玩具或者一次向往的游玩。
第四,多陪伴,带领孩子见识更丰富的世界,让孩子建立更广泛的兴趣。
过于依赖手机还有一个原因——空虚。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或者偷懒贪轻松,就把孩子扔给手机万事大吉,最后孩子沉迷手机,不就是家长一手造成的吗?现在的孩子都太可怜了,接触到的都是冷冰冰的玩具和机器,除了手机里面丰富有趣的资讯,他们还能从哪里找到快乐呢?所以,家长要为孩子构建一个多彩的世界,比如常带孩子到户外走动,接触大自然,结交更多的朋友,用真实的世界将孩子从虚拟中脱离出来,这时候家长花费的时间和心血不会是白费的。
盘古树认为,家长是孩子的未来,只有家长掌握了正确的育儿方式,才有可能培养出健康优秀的下一代。如果不懂如何育儿,从现在开始学习也为时不晚。拒绝学习,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,未来,孩子出现的问题可能就不仅仅是沉溺手机那么简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