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出生后的成长过程中,总有一段时间会出现粘人的行为。一定程度上的“粘人”,其实是亲子关系良好的表现。但是,如果孩子太过于粘人,只要一离开父母就非常焦虑、惊恐,甚至还会大声哭闹的时候,父母就应该提高警惕了。这说明,孩子的内心在建立独立性时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,需要父母及时帮助他构建正确的思维程序,让孩子及时走出心里恐惧,建立完善的人格。
孩子为什么会变得特别粘人呢?其中的原因很复杂。按盘古树的理论,孩子的思维程序不是单一的,它包含了六种复杂的感知,每一种感知相互交融,共同影响着孩子的情感和表现。
环境的轻松和安全
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,宝宝粘人是因为“分离焦虑”。为什么宝宝会焦虑呢?有时候这种焦虑恰恰就来源于家长,有些家长本身就有“育儿焦虑”,每天紧张、焦躁,这种情绪会感染我们的宝宝,让宝宝也跟着变得焦虑。所以,家长首先要为宝宝建立一个轻松宁静的环境氛围。这个氛围不仅包括周围物质环境的安全,还包括了周围人情绪的平和,让宝宝心里拥有安全感,让他放松下来。
比如,宝宝不愿意上幼儿园,一开始或许是因为对幼儿园的环境不够熟悉,让他没有安全感。这时候父母可以在每次孩子回家的时候,和他一起回忆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,通过回忆和有利刺激,让宝宝对幼儿园这个环境建立好的记忆,当他再回到这个环境时,他就会觉得开心和放松。
爸爸妈妈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还需要帮助孩子排除难以适应这个环境的困难,比如不会自己吃饭、不会扣纽扣、不会上厕所,及时发现及时锻炼,让孩子能在这个环境中感觉如鱼得水。
多重关系分散注意
当环境安全舒心了之后,爸妈就要带领宝宝建立更多新的亲密和信任关系,降低宝宝对父母的百分百依赖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宝宝会逐渐形成属于他自己的思维模式,也就是自主感的逐渐形成。如果此时父母依然对孩子过度关注,嘘寒问暖无微不至,就会加重孩子对家长的依赖,因为孩子心中那个独立的小人被破坏了。这时父母要做的是,学会适当放手。
比如,让孩子邀请一两个幼儿园的小伙伴来家里玩,或者和对方家长一起带孩子去户外玩。让孩子对接触同龄的小朋友,鼓励宝宝多交朋友。和不同的朋友在一起获得的乐趣是不同的。有了朋友的陪伴,宝宝的注意力就不会时刻都放在父母的身上,同时,他心中也会渐渐明白世界很大,而不是将眼光局限于身边的一两个人。
总结一下,家长们不难看出,让宝宝内心自主、平静、充盈就是让孩子克服粘人的方法。除了上文的两个方面,培养宝宝不同的兴趣爱好、尊重孩子平时的各种选择、带孩子见识更广阔的世界,都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主强大。“粘人”只是在特定的时期孩子对家长的依恋,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,就能让孩子从容克服,并形成更强大正确的思维程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