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也曾受过良好教育的人,我曾一度对自己的育儿方式充满信心,同时对宝宝的未来充满了期待。宝宝还没出生时,我就开始幻想着宝宝的美好未来。可事实常常不如人愿,小小的人儿落地后,我就开始了无尽的担忧:宝宝今天没有好好吃饭、没有好好睡觉、睡得比平时久......一点点小事都能让我手足无措,想到以后还要面临更多的问题,我感到深深的无力:我的孩子,我到底应该为你做什么?
庆幸的是,经朋友介绍,我了解到“盘古树家长教育学校”,并被推荐体验《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》课程,不算长的课程让我幡然醒悟,明白是自己陷入了执念。其实育儿,并没有那么复杂。
课程现场
那么,作为家长,究竟能够或者说需要,为孩子做什么呢?
对正常家庭而言,父母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。而0-3岁,又是孩子思维程序形成的关键时期,这个程序会指导孩子长大后思考问题和行为模式的方方面面。所以,父母要做的,就是营造一个好的环境,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思维程序。
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思维程序,我应该做什么呢?
妈妈们分组讨论
第一、我要为孩子建立一个多彩的真实世界
这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花花世界。但我不需要做超人解除这些危险,事实上,我也做不到。但我可以防止孩子被这些危险伤害,做孩子的第二层皮肤保护他。
同时,我还要带他去感受自然、开阔眼界,让他看到这大千世界中有多少让人欢喜的东西,并最大可能性的满足他的好奇心,让他自主地建立对各种事物的兴趣。
第二、我要尊重孩子的选择、不干扰他
以前我最大的错误就是,总认为孩子还小,很多事情会帮他做决定甚至用家长的权威强迫他做事。可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,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,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。如果从小他并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,在他的程序中就会形成一个概念:他不需要为自己负责。大事小事都在家长的安排和期望下进行,孩子也得不到满足感。
我应该做的是,引导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模式。或许我的价值模式已经很难改变,我的思维角度已经被局限,但我的孩子还有大把的机会。我要让孩子在看到广阔的世界后,通过他自己的感受和体验,建立属于他的观察视角。我不会再去打断他,放手让他享受属于他的精彩,让他获得满足感,也让他在不断的感悟当中建立自己的价值模式。只要符合社会大框架,我会做一个“袖手旁观”的妈妈。
第三、我会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他想知道的东西
我们习惯性的为孩子传输概念,却忽略了元素的储备。刚出生的孩子大脑是一片空白的,如果我们急于将组合好的概念传输给他,当他遇到单个的元素或者组合方式不同的元素时,他的头脑就混乱了。
在孩子6岁之前,我要做的就是有问必答,告诉他所有他想知道的元素,让他脑海积累许许多多的单纯元素,这将会是孩子日后的知识储备。随着成长,在遇到越来越多复杂元素之后,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总结出元素之间的组合规律,当他需要用哪些元素时,他大脑会自动挑出这些元素并且按照他的需要组合起来。这是今后孩子反应灵敏的保证。
更重要的是,不强行灌输概念,而是学自己想学的,此时的孩子会拥有满足感和愉悦感。
第四、我要引导他开动想象力解决问题
孩子天生是好奇的也是充满想象力的。掌握、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,也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孩子的想象力。当按照第三点的方式,让孩子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之后,孩子就有了根据规律做出想象的能力。有了这个能力,孩子将来就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这就是通过此次课程,我总结出来的家长能够为孩子做到的几点。其实这也是从4各方面入手,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。
在课程中,郑校长还提到对这四点有具体指导意义的“七情六感”课程,将在今后为家长们陆续举办。我迫不及待,等待着下一次的课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