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内在小孩——转化原生家庭模式》爆满加场,杨虹老师三天工作坊,2026年1月见。
投稿人:盘古树发表时间:2025-11-08
盘古树
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埋藏真实感受的部分,这个部分和我们日常生活的表现有所不同,是我们对事物真实的反应——我们将这个部分称做内在小孩。
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孩子。我们不确定他的年纪,但是很多时候他比我们以为的还要小。他是我们在年幼时受伤破碎的部分,深深地埋藏在我们的心里。他有时哭、有时笑、有时愤怒、有时悲伤。有时他希望你的拥抱,有时却又想对你大吼大叫。这个孩子住在我们内在的核心,往往比已长大的我们更清楚我们真正的需要。
直面自己的内在小孩,像安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他!
内在小孩拥有孩子般的敏感、直觉力、好奇心、想像力、天赋智慧和感受感觉的能力,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和成长而改变或衰退。当我们年幼时,因为我们的心灵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和安慰,使得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,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。成年后,一旦遇到挫折,我们就会缩回这个空间,被这个内在小孩接管,沉浸于痛苦中,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,造成我们在关系中的挣扎与受苦。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伤害的,但是身为成年人,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度,就像安抚、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,去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。一旦我们的内在小孩得到了疗愈,它的喜悦、创造力、生命力、信任、爱等特质就能毫无阻拦的表达出来,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希望。

在日常工作生活中,我们的恐惧幻化成愤怒、悲伤、嫉妒、自卑、退缩、批判等不同的负面情绪,让我们眼花缭乱,而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受了伤的内在小孩被触动了。我们惯有的错误观念:“恐惧是负面的,应该要避免或克服它。”实则,我们越能接受自己的恐惧并穿越它,就越能扩展内存空间,与自己的内在重新深入联结,获得喜悦自在。

没有认出自己的恐惧并好好处理它,会让我们无意识地伤害自己和最亲近的人。未经处理的恐惧会不断制造分裂,因为我们深信:这个世界是没有爱心和关怀的地方。除非我们疗愈这种不信任,否则我们会一直有疏离感,而疏离感让人无法接收和传递到爱。恐惧本身并不是问题,是那些没被认出来、没被感觉到、没被接受的恐惧,制造了我们的问题。恐惧在每个人身上不尽相同,多数人会有一两个症状。我们可以先去觉察自己身体的感受,允许它们存在,给到自己空间同它们相处,也就开始了对内在恐惧的成长。

当我们还是小孩时,会以自己受到外界回应的程度,来发展出自信、胆识及自尊自爱。例如:小时候被拿来同别人比较,如果我们内在收到的信息是:我不够好。成年后,发展出的状况多半会是:自卑或自负,努力去证明自己好;一方面要成就不凡,另一面则被羞愧无能的感觉淹没,能量会荒在内耗上。我们的自我感,靠外在环境的堆砌,将生命的主动权拱手相让,很大的原因是内在的羞愧作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