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约试听:

15820266379

18098163739

育儿百科

新闻动态

既要满足,也要动力!——【儿童思维程序学:六感与反六感 | 满足感篇】

投稿人:盘古树发表时间:2025-11-08

既要满足,也要动力!——【儿童思维程序学:六感与反六感 | 满足感篇】

 盘古树 

图片

在《儿童思维程序学》体系中,将一个人的六个核心程序归结为“六感”,即安全感、自主感、满足感、真实感、愉悦感与宁静感。

这六感,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状态,胎儿在母亲腹中孕育的十个月里,始终处于安全、自主、满足、真实、愉悦且宁静的状态。

然而,从出生到长大,一个人开始不断接收来自父母、老师、朋友及周围环境的大量信息头脑会筛选、过滤这些信息,并将其内化为心灵的一部分——也就是儿童思维程序学中所说的“程序”,此后,我们的人生便依据这些程序展开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六感逐渐被外在信息所遮蔽许多人随着年龄增长,安全感日益减弱,自律能力下降,即便买车买房也仍不满足,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,时常感到浑浑噩噩、难以快乐,专注力也大不如前。

什么会这样

如果太极来比喻六感为“阴”,其对立面反六感即为“阳”。六感的存在,恰恰依赖其对立面的映照。正如太极不能只有阴或只有阳,六感也因对立面的存在而得以彰显。


六感心,而“反六感”脑。

“满足感”为例,它的对立面是不满足、不知足,也就是欲望。很多人对欲望抱有偏见,但实际上,欲望本身并无过错。

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化至现代文明,正是源于不知足的推动所谓“物竞天择,优胜劣汰”,正是这种不满足感促使人类不断进化与升唯有经历过不满足,才能真正体会满足

孩子天生具备满足感,一颗糖、一个小玩具或一个拥抱,就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欢笑。然而,许多父母因担心孩子缺乏自制力,往往不敢轻易满足孩子的需求。

根据儿童思维程序学,对于六岁前的孩子,父母应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他们。

幼年时期若经常得不到满足,孩子容易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,或者怀疑是自己不够好他们的内心会充满匮乏感,长大后可能通过不断追求物质来填补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