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约试听:

15820266379

18098163739

育儿百科

新闻动态

如何应对孩子的开学焦虑

投稿人:《儿童思维程序学》课堂学员:sam的分享发表时间:2025-09-02

过几天就是9月份开学了,我小孩将开启初三毕业学习。前几天在家他还是欢声笑语的,沉浸在暑假的开心中。有一天,我晚上回到家,发现他沉默寡语,不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不和我们交流。我小孩偏内向,不爱表达。其实,我也大概猜到,就快开学了,他开始焦虑但又不敢在家长面前表露。

无独有偶,我和妹通电话得知,我妹的小孩(我外甥)将要上高中一年级了,学校提前在8月下旬开学,开始初升高衔接课程。她的小孩这两天也在闹情绪,每天早上都闹着不想去上学。外甥今年中考考上广州市海珠区一所知名的普通高中,算是理想的学府。刚刚翻过中考这一座大山,短暂休息一个月,马上又开启高中新的征程。

暑假将结束,很多中小学生都有普遍的假期后综合症---留恋假期,不想上学。一想到开学就很焦虑,很恐惧,手足无措。严重的,有些小孩暑假两个月玩得乐不思蜀,在最后几天就突然奔溃,要熬夜通宵做暑假作业。

那我们家长要如何应对孩子们的假期后综合症呢,如何处理小孩的不想上学的情绪呢?

个人觉得,首先家长自己要以平常心看待,接纳小孩的焦虑情绪。面对开学紧张、焦虑,最正常不过了。像我们大人在春节或国庆一场长假休息后,面对要返公司开工,也会有假期后综合症。所以,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从容、淡定,无条件接纳小孩的焦虑情绪。当父母能做到从容、淡定,这就是一支定海神针,能迅速稳定小孩的情绪。小孩才会打开他的心门,和我们交流。

第二、做减法,以疏导排解为主。这时,就算小孩还有一些暑假作业还没做完,也不唠叨,不过多指责。此刻最要做的是减法,减负,以排解情绪、休整身心为主。

最后是不放纵,做正向引导,向小孩传达传统的、正向的价值观,引导小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结合我自家的实践,分享一些我们的处理方法:

一、倾听、见光死。

小孩对开学感到恐惧、感到紧张,这些肯定不是无故而来。除了共性的问题,肯定也有个人的问题。这个时候,父母最需要的是放下身段,做小孩的倾听者。让小孩打开心窗,好好和父母聊一聊。不评判,不设话题限制,让小孩自由发挥,充分表达,发泄情绪、安全下打闹也可以。倾听者这个角色,由小孩母亲做比较合适。母亲是用心模式,有耐心,比较温和,会接纳。小孩面对妈妈容易放下心理防御机制,方便说出心底的话。

暑假最后的这几天晚上,我让小孩和他妈妈好好聊天。每次一聊就就聊一两个小时,连续聊了两天晚上。小孩妈妈反馈,小孩首先是初三毕业班学习进度的恐惧,数学、物理成绩不理想,一年后要中考比较焦虑;接着是初三除了班主任外,所有学科老师都更换了,要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;毕业班上课在新校区,新校区没有学校本部环境好;开学前就几天封闭式军训,太久没有运动、做得不好就会受到教官很严厉重罚;初中时光过得太快,都还没玩够,就告别低年级了.....。总之,小孩倾诉了很多。

目前效果很是挺好的,聊完后,这两天小孩的状况好多了,不再那么抗拒开学这件事了,和我们也会有讲有笑了。

我妹也安排时间和她小孩聊了一个晚上。外甥大大吐槽:当办理完开学手续进入校园后,发现新学校特别“内卷”,一入学就是高一学业水平的摸底考试,而且这种考试每年暑假后期都要开考,每年9月份都要进行一次大分流,决定谁进入重点班、次重点班、普通班。也就是说,因为每学年都通过成绩分班,每学年的同学和老师,都可能会不一样的;最主要是,整个校园学习气氛死气沉沉,同学之间交流除了成绩,没有其他话题;暑假就连续补习了五个周,都还没来得及休息,又要开始高强度的学习.....。

外甥大大吐槽后,虽然内心对学校提前开学还是有点抵触,但情绪终于慢慢稳定下来,能按时返校上课了。

小孩们的有意识表达,就会让情绪“见光死”,家长要创造这样一个倾听、交流的平台给小孩。

二、给予静养的空间

暑假最后的这几天,家长需要把时间还给孩子,让孩子好好静养,好好休整身心。之前,我们还安排了小孩暑假最后几天晚上要看记录片、背单词、预习新学期课程之类的,在听完小孩的倾诉后,我们叫停了原来的计划,决定把暑假的最后时间还给小孩,让小孩去做他想做的事情,但手机游戏和刷短视频除外。

现在很多家长都怕小孩输在学习起跑线上,在暑假就拼命报幼升小、小升初、初升高等学科衔接班,要提前学习。普遍担心小孩的知识跟不上,适应不了新学年教学。其实,家长最需要关心的是小孩的心理状态、精神状态、还有身体状况,这些是否调整好,是否可以应对新学年的学习。小孩心理、精神状态对新学年的衔接,远远大于知识层面的衔接。

如果小孩精神状态调整好了,他已经做好进入新学年的心理准备了,那怕新学年的学科知识还没预习。等到开学时,小孩精神状态好,只要全心投入去上课,学科知识总会补上来。反之,就算在暑假时把学科知识提前补习得很好,但到开学时,小孩心理还没调整好,或因过度学习而身心疲惫,到时上课会很难集中精神,最终暑假补习的知识也会全部吐出来,暑假白忙一场。

所以,小孩的心理健康,对新学年的心理适应,比起学科知识更加重要。学科知识可以后天补回来,过度压迫对小孩的心理创伤,就难补回来。正所谓,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让小孩好好休息,磨好刀(身心),开学后去砍柴(知识),就会更有效率。本来,学习就要依照一松一紧的规律,假期(走心,放松),开学后(用脑,努力)。只是,部分焦虑的家长,把这些规律打破了,小孩自然不适应。这也是一到开学季,抑郁的学生特别多的原因。

举例像暑假作业的问题,个人建议在暑假的最后两三天,千万不要逼迫小孩通宵作做作业。作业做不完,就让其做不完,对比他十几年的读书生涯,作业不是一个大问题。最后几天来逼也没有用,倒不如让小孩好好静养、休整好身体。但不要误会,并不是说家长可以放任小孩犯错。我所表达的是,不要牺牲小孩身心健康来完成作业。要等小孩的情绪排解,身心恢复好了,再处理作业的问题。

学习是小孩自己的个人责任,这时我们要给予小孩信任,父母不包办,让小孩负起责任去处理自己的暑假作业。他如果没有完成作业,开学后受到学校处罚,这是一个事实教育。通过事实教育就让小孩工记性,日后他会懂得为个人行为负责,在下一个假期开始时,他会肯定会提前安排好假期作业时间,不会临时抱佛脚。

三、讲道理,找意义。

当给予孩子充足的休整时间,孩子还是没有进入开学心理准备或长期处于不想上学的状态时。这是就要用到盘古树课堂中讲到的方法---调平(备注:情况严重的除外,情况严重的个案要向心理医生求救。此处针对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正常学生)。

所说的调平,就是家长要作为大BOSS走出来,帮小孩找到上学读书的意义。通常这个角色由父亲来出面比较合适,因为父亲偏用脑,可以定目标、立规矩。为什么要读书,如何去读书,我们需要开明居马的摆道理,讲人生观,尤其是针对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以上的学生。当然,讲道理方法上要讲究,不能用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。是在要在和小孩的日常生活交流中潜移默化的传达。当和家长和小孩的感情比较好时,小孩才会听得进大道理。

父亲可大胆向小孩讲明,青少年时期要上学,这个不是选择题,这个是一道人生的必答题。进课堂学习知识,培养健全人格,增强自身竞争力,成为一名有用的人。既是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,(内在),也是日后出到社会生存的必备条件,(外在)。这些理念,父亲需要耐心和小孩沟通,但不要担心小孩听不明白,不要怕小孩有抵触情绪就闪烁其辞、退退缩缩的。有些家长会说一些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“书中自有颜如玉”的古老套话,有些就说校园的生活很每美好、只要学习每天都有新收获的童话故事。这些堂皇美丽的说辞都没有用。这个时候,家长就要堂堂正正的摆事实,讲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