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约试听:

0757-82911996

13823462344

育儿百科

新闻动态

家长如何才能让小孩子学会分享-盘古树家长学校

投稿人:盘古树发表时间:2019-03-22

最近盘古树发现,有很多家长反映,孩子刚刚学会说话,就总是把“这是我的”、“那是我的”挂在嘴边。这种情况还不少,好吃的吃独食,好玩的玩具独占,凡是好事都独霸,一切好处都是孩子独享。凡是孩子喜欢的东西,一旦到了手里,就别想再要过来,心里没有别人,谁也别想分享。

这样的现象在许多孩子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,独生子女更为严重一些

于是,家长们就开始担心孩子从小就这样自私,不知道与别人分享,将来到社会上怎么能与人同事、合作、立足。这个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。

然而,孩子总是把“我的”挂在嘴边,也不一定是因为自私,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给孩子扣上“自私”的帽子加以批评、斥责。因为简单地予以批判、斥责,孩子并不知道错在哪里,就是讲一些不能自私的大道理,孩子听不懂,那也等于“对牛弹琴”;并且孩子总说“我的”,同以前说过的“偷窃行为”一样,并不都是因为“自私”。也就是说,小孩子总说“我的”不都是品性问题,也是年龄特征决定的

我们从抚养孩子的经历中可能也会注意到:孩子一般从两岁起,就爱说“我的”或“这是我的”等。其实,两岁的孩子还不大懂得“我”字的含义,儿童最初的心理世界完全是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“自我中心主义”

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,自我和外部世界还没有明确分化开来,孩子所体验和感知到的印象是浑然一体的,它既不是内部的,也不是外部的,一切体验或感知的事物都成为主体本身的活动,把每一件事物都与自己的身体关联起来,好像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样。

自己的东西,小孩子说“是我的”,他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东西,也说“是我的”。这足以证明,两三岁、四五岁的孩子总是说“我的”,并不单纯就是自私的品性,而是这个年龄阶段必然产生的心理特征

两岁左右的孩子刚刚开始意识到有个“自己”,“我”这个词进入他的生活以后,就会不断地试着运用。他会逐渐地通过大人的启示,对自己的“所有权”有点儿模糊概念了。

image.png/

人们在生活中,常常是不自觉的暗示孩子们,比如“这个娃娃是给你的,要收好,可别弄坏了!”这样,孩子自己的玩具当然不能给别的孩子玩。而见到别的孩子拿着与自己的玩具不同的玩具,他也要去“抢夺”。在大人的眼里,那是叫“抢夺”;可是在孩子眼里,那不是“抢夺”,而是经不住诱惑“拿”过来。可被“拿”的孩子的感受就不同了,“这是我的”,当然要紧抱着不放。这是这个年龄段十分正常的现象,因此幼儿园里总是准备许多相同的玩具,为的就是避免这种冲突的出现。

两三岁的孩子正处于“自我中心”的年龄阶段,面对孩子不能与别人分享的情况,切不可操之过急。小孩子既不是天生的自私,也不是天生的大方。要培养孩子心里有别人,能与别人分享快乐,主要是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。比如,买了好吃的东西,让孩子主持进行“分配”,大人孩子每人一份,并鼓励孩子把大个的、好的给爷爷奶奶。孩子这样做了,就给予表扬。这样不断地加以强化,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就渐渐地心里有别人,学会与人分享了。

有的孩子特别自私,这跟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有直接关系。比如,买了好吃的东西总是说“这好吃的是专给你买的”;家里来小朋友做客,家长教孩子把最好的玩具藏起来不让小客人见到;等等。家长这样做,孩子没法不自私。

image.png/

学会分享,有利于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,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,增强团队意识,融入集体生活。对孩子是要培养竞争意识和能力,但首先还是培养分享意识。特别是很小的孩子,要先进行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教育,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。没有分享为基础的竞争意识很容易会被孩子滥用,而生搬硬套竞争规则,不分时间、地点、场合地滥用,会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,这就得不偿失了。

以上就是盘古树今天的分享了,佛山盘古树家长学校,致力于教会家长正确的育儿观念。